底泥是河湖的沉積物,是自然水域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當水域受到污染后,水中部分污染物可通過沉淀或顆粒物吸附而蓄存在底泥中,適當條件下重新釋放,成為二次污染源,這種污染稱為底泥污染。在河流湖泊污染治理過程中,底泥污染整治是主要的難點之一,也是目前較為普遍存在的環境問題。水體和底泥之間存在著吸收和釋放的動態平衡,當水體存在較嚴重污染時,一部分污染物能夠通過沉淀、吸附等作用進人底泥中;當外源造成的污染得到控制后,累積于底泥中的各種有機和無機污染物通過與上覆水體間的物理、化學、生物交換作用,重新進入到上覆水體中,成為影響水體水質的二次污染源。
為有效改善河道水質,應開展河道底泥檢測工作。通過調查、取樣、測試、分析、試驗等過程對各檢測點河道底泥情況進行科學檢測分析,掌握骨干河道水生態環境現狀,為河道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。再根據底泥檢測結果采取相應的措施,全力提升河道水環境,保障河道水安全。
河道底泥檢測的常規項目:
1、理化指標檢測:
有機物含量、混合液污泥濃度、pH值、脂肪酸、總堿度、總氮、總磷、總鉀、酚、氯離子、低位發熱量、高位發熱量、粒徑、含沙量、容重等。
2、工業分析
水分,揮發分,灰分,固定碳。
3、元素分析
全硫、碳、氫、氮、氧、氯、硫等。
4、灰成分檢測
二氧化硅、三氧化二鋁、三氧化二鐵、氧化鈣、氧化鎂、氧化鈦、氧化鉀、氧化鈉、二氧化錳等。
5、灰熔融性檢測
變形溫度、軟化溫度、半球溫度、流動溫度等。
6、污染物檢測
總銅、總鋅、總鎘、總鉛、總鉻、總汞、總鈹、總鋇、總鎳、總銀、總砷、總硒、烷基汞、氟化物、礦物油等。